DB45∕T 2854-2024 侗族服饰(广西壮族自治区)

ID

21FD85313D7D4291AF2264A4A9A2B117

文件大小(MB)

2.48

页数:

42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9/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ICS ICS,61.020,CCS CCS CCS,Y 76 4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45/T 2854—2024,侗族服饰,Clothing of Dong ethnic group,2024 - 06 - 28发布,2024 - 08 - 01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45/T 2854—2024,I,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 1,4 号型规格 ...3,5 服饰款式 ...3 效果图 .. 3,男装 ...3,女装 ...9,童装 ..15,饰品 ..16,附录A(资料性) 侗族服饰裁剪图 .19,A.1 男子衣服 .. 19,A.2 女子上衣 .. 23,附录B(资料性) 侗族服饰实物图 .27,DB45/T 2854—2024,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标准技术研究院、广西侗学研究会、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三江侗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广西民族博物馆,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莫佳琳、唐继微、吴烈善、王全永、谢兴璨、蔡旭平、黄煜欣、吴永杰、,李文妍、覃桂珍、莫冬丽、吴满香、韦艳菊、赖华明、庞喻、黄琨、兰伟华、李思婳、刘治福、杨丹妮、覃鹭涓、蒙元婕、李海辉、黄国燕、杨永隆、梁艳凤,DB45/T 2854—2024,III,引言,侗族自称为“干”或“金”(侗文Gaeml、Jaeml),主要分布在湘黔桂三省(区)毗邻地带。根据人口普查数据,广西侗族人口约占全国侗族人口的10.6%,广西侗族人口主要分布在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其中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人口最多,也是我国五个侗族自治县之一。侗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历史上创造了丰富的精神文化。侗族服饰是侗族文化物化形式的代表,充分体现了侗族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是继承、弘扬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侗族服饰绚丽多彩,崇尚深紫、青、蓝、黑、白等颜色。侗族男子服饰趋于一致,传统侗族男子服饰多为立领对襟衣,用深紫或青色或白色侗布制作,围盘头巾、着抄腰宽档长裤,裹绑腿,穿草鞋或布鞋。在芦笙节等重大活动着芦笙衣。侗族女子服饰分为裙装裤装两类,服饰包括衣、裙(裤)、头巾(头帕)、围裙、围腰、胸围兜、绑腿、鞋袜和金银首饰等。侗族善绣,服饰极为精美,侗锦、侗布、挑花、刺绣等手工艺极富特色。图案以鸟虫花草、祥禽瑞兽(主要为龙凤和螃蟹)为主,间以几何和水云纹样。从穿着时令看,有春秋、夏和冬款,冬装颜色较深,花边少,多为交襟式。盛装时,发髻上饰银环簪、银钗、或银冠,佩戴银项圈和耳坠、手镯等,侗族服饰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变化,从服饰特征看,基本风格为上衣下裳,喜好各式银饰,衣料从完全天然植物纤维向化工面料发展,服饰制作从手工化向半自动化发展;从穿着习惯看,从常服化向礼服化发展,从日常穿着到在特定时间、限定场合穿着发展。侗族服饰工艺是靠口口相传及父传子继或母女师承、师徒承袭等模式代代传承下来,而今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侗族服饰手工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受到制约,本着记录和传承侗族传统服饰文化的目的,特制定以传统服饰款式为主的侗族服饰标准,对侗族服饰特征元素进行固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侗族服饰,有效保护和传承侗族服饰文化,推动广西侗族服饰产业的发展,DB45/T 2854—2024,1,侗族服饰,1 范围,本文件界定了侗族服饰相关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号型规格、男装、女装、童装的服饰款式和饰品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广西侗族传统服饰,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335(所有部分) 服装号型,GB/T 2703 鞋类 术语,GB/T 15557 服装术语,3 术语和定义,GB/T 2703、GB/T 1555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头巾,男子头饰,由侗族自织土布或织锦构成,白帕是不染色的侗布,紫黑色则为染色的侗布,帕头不缝边,将线头绞丝,多用蓝色和红色线缝边,并留线头做须状装饰,头帕,女子日常头饰,用侗锦织成,长80 cm~100 cm,两端留或不留飘穗,折叠或不折叠扎绑于额部,胸围兜,呈菱形外观造型,上部以弧形、三角或者直线裁剪,弧形和三角形裁剪多以绸布、绣花装饰和拼接,上部与颈部贴合,两端系带,穿着时套在颈间,于颈后打结,腰部两端系两条带子束于背后,下摆较长,下部尖端处盖过小腹,有的长至腿部,绑腿,捆绑于小腿部的方巾或笼套,侗锦裙饰,侗族女子着盛装时,挂在百褶裙两侧予以装饰的长约35 cm,宽4 cm~5 cm的长条形,末端为倒三角形并串串珠的侗锦绣片,DB45/T 2854—2024,2,锦鸡毛吊帘裙饰,穿着芦笙衣时,由细带将宽4 cm~6 cm,长35 cm的侗锦片连接起来,中间吊串珠和羽毛,侗锦片下端缀串珠和羽毛,在上衣内系于腰部的帘式裙饰,百褶裙,由深紫色亮布制成,裙长至膝盖稍下,由片头连接下部裙子,裙子片头宽3 cm~5 cm,两端分别连接两根细带,展开呈一个圆形,裙子的褶皱宽2 mm~4 mm,芦笙衣,侗族芦笙节等……

……